未來每個人可能會長的越來越像 #科技凝視 #社群濾鏡 #醫美文化

人工智慧的興起除了可能有機會讓我們的思考均值化,對於我們的外觀,可能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 How To Be A Better Human 的 Podcast 其中一集 How to embrace – and challenge – the idea of “beauty” 邀請了書籍 Flawless 的作者Elise Hu,Elise Hu除了是作家以外,同時也是 TED Talks Daily 的主持人以及記者。

Flawless: Lessons in Looks and Culture from the K-Beauty Capital

這集 Podcast 內容主要在講科技是如何改變了我們臉蛋與身材,在這個上傳照片前一定要修圖的時代,我們使用的濾鏡(filter)其實大大影響了我們對於自己樣貌的期待。

她提到了一個詞叫做科技凝視(technological gaze),科技凝視的概念是由男性凝視演化而來(目前大部分演算法決策者也是男性佔大部分),科技凝視並非一種外在的觀看,而是一種內化的凝視,簡單來說我們會「不自覺的去迎合螢幕中的自己」。

我們的所使用社群濾鏡讓我們皮膚變白、眼睛變大、臉變小,我們就也會覺得那我應該長的像這樣。

而又因為「改造技術」越來越方便和容易,我們就更容易去追求那些「不自然的美」或過於人工的美,大大的雙眼皮、高挺的山根、細窄的下巴等。

而當我們越來越習慣看見AI所生成的人像,我們就會越想要讓自己成為那個生成圖像中的完美之人。

她提到有三件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一、覺察(Awareness)

理解美的標準如何影響了我們,認知到這樣的「外貌勞動」(Appearance Labor)對我們產生多大的壓力,並理解到美與道德並不相等(美並非等同於善良)。

二、質疑(Interrogation)

思考「美」真正的價值,哪些標準讓自己感受到自我實現,哪些則是社會所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應該思考哪些是「為了自己而做」、「哪些是為了符合標準而做」。

三、重新協商(Renegotiation)

改變遊戲規則,而非單純的順從,假如美容是一種「勞動」,那我們應該也可以重新簽訂勞方與資方的合約,讓人主動去選擇是否加入這樣的行動中,而非單純的被動接受。


有興趣的人可以下面點擊這集 Podcast 來聽,把它寫成文章是因為我真的太震驚了,我自己也對這樣的外貌勞動毫無意識,幾年前我甚至還花了五萬塊把我的雀斑雷射掉,結果現在一堆人追求雀斑妝(?,讓我開始思考我當初為何要做這樣的決定。

僅提醒自己,雖然困難,

但我們應該對科技試圖操縱我們的部分有所意識。

學生都叫我呱呱老師,他們說我的課是科技課還是藝術課呢?我想是兩個都有。#techart #education 邀約信箱:techarttalks.studio@gmail.com
Posts created 3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