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紀錄】「我想要反抗這個複雜的新媒體時代」——無界塾國中選修Photoshop數位影像設計

本學期在無界塾開設的Photoshop數位影設計,有安排修課學生外出參訪,到科教館去看今年度的台北數位藝術節。

2022年第十七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的主題是「真相碎片」,其最主要探討的就是網路與虛擬世界真真假假,假資訊如何透過文字、圖片、影音的方式滲透大眾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覺得左右我們的判斷,改變我們的想法。

官方的策展論敘如下:

2022年臺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Fake it Real」中,參展藝術作品的主題都圍繞著全球資本主義與網路社會之中,「訊息傳播」與「真相製造」的過程,這些作品展現敏銳的社會觀察與深刻的反思,議題包含:解開假訊息的生產過程、自製弄假成真的新聞、批判數位工具對資訊接受與存放的關係、創造有別於社群媒體的演算法,並試圖反抗既有的資訊架構,找出另一種面對資訊洪流的方式。

黃祥昀。2022年台北數位藝術節。連結:https://festival.dac.taipei/curatorial-statement-zh/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2022第十七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 FAKE IT REAL
・展覽期間:2022/09/30~10/10 09:00-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官方網站:https://festival.dac.taipei/

這次的外出參訪,除了實地到場參觀以外,也有在教室的前置準備與訪後心得整理,所以整個外出參訪其實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前置準備、實際參訪、訪後心得,讓整個課程更完整,也呼應到一開始開設「Photoshop數位影像設計」不是純粹的教學生技術,而是讓學生能夠學習如何有意識地觀看新媒體時代之下的資訊

一、前置準備-假資訊海報設計

參訪前讓學生以「假資訊」為主題設計海報,並先讓學生去調查家長們的手機,找出可能的詐騙訊息,並且說明為何是假資訊。

學生對於這主題都很有興趣,尤其當時台灣「柬埔寨事件」又吵得沸沸揚揚的,所以又特別有感覺。

而後讓學生以自己所查找的資料作為主題,重新設計一張假資訊海報,有蠻多人都以醫美和減肥為主題,因為這是最容易轉化成圖像的主題,以下為學生的作品:

透過查找假資訊和製作假資訊海報這兩件事情,和學生討論「資訊」這件事情,包含有些資訊我們很容易知道他是假的,是為什麼?有些不容易知道,又是為什麼?我們未來要如何去觀看網路上的資訊?藉由這樣的方式去為展覽做前置作業。

二、參訪當日-自導式學習單引導

參訪當日,帶著學生從無界塾(蘭州國中)搭公車去科教館九樓參觀,過程中其實也有和學生討論「新媒體藝術」是什麼?學生給的回饋有「很討厭藝術」、「不知道藝術在做什麼」、「藝術都很無聊」等等,但我也在討論的過程中強調「藝術可能並不舒適」,因為它可能是要反抗一件事情、主張一個立場或是嘲諷某種議題。

到了展覽門口就發下這次的學習單,讓學生以我設計的自導式學習單,自由地在展場中探索作品。

學習單設計重點

這次在學習單的設計上也有所調整,原本設定的學習單是「讓學生在展覽中挑選三件喜歡的作品」並記錄下名稱、作者以及其特色,但是實際去現場繞了一圈逛完展覽後,就調整了學習單的設計,讓學生可以非常清楚按照我所設定的路線和作品去參觀,包含需要「看老師指定的作品」、「回應特定的問題」以及「畫下裝置如何運作」等等,這樣的改變是由於整個展覽的主題太過艱澀難以閱讀,如果讓學生自行挑選的話,學生可能無法精準地抓到本次展覽的焦點作品

而學生在展場內拿著板夾,仔細閱讀作品的過程,也回應了這樣精準甚至帶有立場的學習單,對於本展覽來說是很適切的。

與新媒體藝術家的對談

整個展覽動線上的最後一個作品是〈Inbetweening no.3〉,先前閱讀了導覽手冊發覺作品的主題與裝置運作機制有關,所以就讓畫下「這個裝置是如何運作的」,所以學生們就在作品的四周開始嘰嘰喳喳的討論,討論了很久也沒一個結果,結果剛好藝術家本人吳尚洋就在旁邊,就和學生們說:「我其實是這個作品的藝術家,你們有問題可以問我」,學生一聽也有點驚訝(我也很驚訝XD)。

然後學生們就開始坐下來問問題,

「這個裝置是這樣運作的嗎?」

「所以這個光線是投影機的嗎?」

「上面的螢幕是哪一台投影的?」

藝術家本人也很親民,坐下來開始細細的跟學生討論,聽到他們還是國中生之後,更調整了論述的說明,讓一切更好理解(後來才發現他目前也在高中社團任教,才能夠很好的運用問答來和學生討論),透過這樣的討論,我也更了解這件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其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說其實這件作品「很任性」,他就是想要「反抗這個複雜的新媒體時代」,非常喜歡這樣任性又可愛的作品。

學生與新媒體藝術家吳尚洋

覺得學生透過這一次和新媒體藝術家面對面的對談,似乎更了解這個漆黑昏暗的展場,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這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老師在教室講得好幾堂課,可能遠遠不及於藝術家本人的一句話。

當然教室內的討論也很重要,不過實際體驗的印象,一定更深刻

三、訪後心得-完整的簡報報告

參訪後一週在課堂上,請學生將學習單上紙本的心得紀錄,轉換成為投影片,並進行10分鐘的簡報報告

且在這個時候,我才讓學生閱讀展覽的導覽手冊,原因在於原始導覽手冊上的文字較為艱澀,國中學生可能很難一次就閱讀懂,但是在實際參訪後,學生能夠用自身的經驗,去理解導覽手冊上的文字意義。

同時也透過簡報報告,讓大家可以看見彼此之間的異同,每個人對同一件作品可能有相同的想法、也可能非常不同,發現原來作品還能夠有不同的解讀方法。

後記

覺得這學期的Photoshop數位影像設計,能夠剛好搭上台北數位藝術節真是太好了,讓數位影像的視野變得更廣更深。

也透過這一次仔細地和學生探討這議題,我自己也能重新梳理這些新媒體時代下的資訊大戰,原本深奧無法理解的新媒體藝術,也變得很生活化,抽絲剝繭科技、藝術和社會之間的連結,能更有意識地來觀看整個影像世代下的視覺文化。

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Photoshop數位影像設計
・授課學校:臺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
・授課老師:陳亞馨

當一個不用電腦教學的資訊老師,讓肢體成為訊息流動的載體。 #STEAM教育 #運算思維 #瑜伽練習
Posts created 3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