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與實踐》這學期最重要的事情——關渡國小與關渡自然公園的設計工作坊,終於結束啦!(請各位熱烈掌聲鼓勵鼓勵)
透過這一次關渡自然公園的自然工作坊,真的受益良多,實際見證了「設計思考」帶來的力量,是多麽的強大,完全翻轉了我對世界的認知,
蹲下,反而能看見更遼闊的天空。
在這堂課的過程中,俊文老師初步帶我們了解設計思考的案例與原理後,就開始帶入工作坊的實作,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在關渡自然公園中設計一個40分鐘的工作坊,給關渡國小二年三班的小朋友們,讓小朋友可以透過這個工作坊親近、了解、愛護自然。
Time Brown在2010年提到設計思考不是制定一種流程,而是專案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並須擁有的核心概念。又以為創新三空間為最主要核心概念包含發想(inspiration)、構思(ideation)、執行(implementation),在專案執行與討論的過程中,這三大要素需要不斷交疊激發新火花。
但這並非漫無目的的查找,我們還是依循這下面這六大指示,往專案最終執行的目標前進。
・同理心:場域探索、使用者研究
・定義問題:故事重建、獲得洞見、主題名稱、設計概要
・概念發想:腦力激盪、確認構想、細部設計(教案)
・原型製作:流程、模型(教具)、模擬
・測試:自行測試、場域測試、使用者測試
・分享:工作坊實作、過程觀察、參與者回饋、個人反思
以上六大類為俊文老師於期末提供給修課同學的統整
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同理心
場域探索:看見關渡自然公園的美
在開始工作坊之前,我們實地去了關渡自然公園以及關渡國小二年三班,探索工作坊的場域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先來談談場域探勘的部分,我們這組去了兩次關渡自然公園,第一次是由北藝大通識中心負責生態環境教育陳俊欽老師帶領,第二次是由關渡自然公園環境教育部的絲婷帶領,兩次的經驗非常不同,分別是從外看和從內看的差別。
第一次的時候,由俊欽老師帶領我們介紹關渡自然公園,也提點出了許多關於關渡自然公園外部的問題與建議,包含公園外的指示路標不夠清楚、公園內的環境整潔可以被更強化、關渡自然公園國際藝術祭與社區居民之間的連結是否夠強烈等。
讓我們看見來自外在的問題,用SWOT分析的概念來說的話就是外在的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有這麼多的生態保護園區與熱愛親近自然的客群,為什麼這些潛在的使用者沒有選擇進入關渡自然公園呢?
第二次的時候,是由關渡自然公園環境教育部的絲婷帶領我們一起探險與探索,看見公園內的不同樣貌,包含帶領我們找真實鳥巢(因為第二次時我們的主題已經訂定要以鳥巢為主軸),以及介紹自然公園內的小裝置(蟲蟲的家),讓我們看見關渡自然公園不同的樣貌以及他的內部優勢(strength)與劣勢(weakness)。
也因為第二次的再次勘查,讓我們從要使用人工材料製作鳥巢改變成以自然素材製作鳥巢並真實放置於關渡自然公園內,這樣的改變,讓我們的工作坊更切合「關懷環境」這個主題。
透過這兩次的場域探索,讓我們在設計工作坊的時候,能夠更貼近現地場域,並且實際應用場域的優勢來規劃課程,讓課程更加完整並且更善用場域。
使用者研究:蹲下,看見他們的視角
在第一次探訪關渡自然公園後,我們也去了一趟關渡國小,和這次工作坊小小嘉賓們,做了一場特殊的使用者調查與訪談。
透過前次的場勘與討論,團隊初步討論希望這次工作坊能以「關懷環境」、「美感」、「與生活連結」三大主軸下去做設計,並希望可以了解參與者對於這三大議題的了解深度,以及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的認識。
由於參與者是國小二年級的小朋友,若是用普通的訪談就太無聊了,所以我們決定演一齣戲,透過戲劇的方式洞察問題!
《想和鳥兒做朋友》
角色:志祥飾演阿祥/品汶飾演小鳥/孟潔口白/我(亞馨)記錄
故事內容:
阿祥是個喜愛鳥類的小男孩,他在家裡佈置了很多花草樹木滿心期待鳥兒到來,但是因為阿祥的家太大了疏於整理,以至於他的家充滿了垃圾。
每當鳥兒經過祥祥的家時,阿祥總是滿心期待並給予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來我家作客!這裡很棒哦!」,不過鳥兒看見周遭那些髒亂的垃圾之後,都不會想要停留並且大聲地說:「這裡好臭好髒好亂!我才不要留在這裡!」,只留下孤單的阿祥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家裡。
故事結束之後,我們詢問小朋友如果你是阿祥你會有什麼感受?
小朋友們回答「會傷心」、「會難過」、「會感到孤單」、「整理環境」等,之後我們就公布,其實阿祥就是關渡自然公園。接著詢問小朋友內心的關渡自然公園是什麼模樣呢?很常到關渡自然公園嗎?如果不常那是為什麼呢?而這些問題的來源,源自於我們第一次探訪關渡自然公園的疑問。
而小朋友的回答也讓我們十分驚喜,說他們很少到關渡自然公園的原因是因為:
「因為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時間,關渡自然公園又要收門票,而且裡面沒有遊樂器材,外面不用錢的公園都有遊樂器材,可是關渡自然公園平常去的話沒有可以玩的地方。」
這樣的回答完全打破了我們舊有的想法,原來有趣玩樂這件事情對於小朋友來說這麼重要!課程設計常常一直把重點放在必須要教會小朋友多少關於環境的知識,卻忘記作為課外的工作坊,有趣好玩是多麽重要,如果不夠好玩只是單純上課,那就連我自己可能也會參與率降低(當然生為永遠18歲的大人,補充扎實的知識是必須的哈哈哈哈但我們的客群才國小二年級呀!)。
最後因為工作坊我們需要帶入手作,而工作坊執行當天是聖誕節(12/25),所以我們就詢問了小朋友們:
「12/25聖誕節當天,我們一起送給關渡自然公園一個聖誕禮物好不好?如果送聖誕禮物的話你想送給他什麼呢?」
小朋友們的回答也很多元:「幫公園化妝」、「點亮公園」、「放飼料在公園吸引鳥來」,這些回答也成為後來我們設計課程時候發想的重點。
在教室內也觀察到了小朋友們對於手作以及色彩的敏銳度十分高(因為教室內有非常多他們的作品),最後我們留下了一個伏筆,做了一個打勾勾約定,希望小朋友一直記得我們要去送給關渡自然公園一個禮物!
「原來還可以這樣做!」:找出洞見
透過場域探索以及使用者調查後,我們將收集回滿滿的點子,並將點子逐一列在便利貼上並開始統整,
「想要找到好點子,首先你得有一大堆點子。」
——獲兩次若貝爾獎的科學家鮑林(Linus Pauling)
故事重建、獲得洞見、主題名稱、設計概要,帶著上述的這些點子,我們活力豐沛的開始我們的創意發想!
下一篇再續Coming soon⋯⋯
參考書目
Tim Brown(2010)。吳莉君譯。設計思考改變世界。2010年9月初版。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課程簡介
開課名稱:設計思考與實踐
任課教師:陳俊文
助教:盧子涵